落花生是豆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花生、地豆、长生果等,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种子可作干果食用,也可榨油或加工副食品,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下面来看一看落花生种植技术及病害防治吧!
一、物种论述
落花生是著名的经济作物,别称花生、地豆、长生果等,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豆目、豆科、蝶形花亚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种子可作干果食用,也可榨油或加工副食品,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二、生长习性
1、温度:落花生喜温暖,不耐寒,生长适温22~30℃,低于18℃或高于35℃时生长不良。
2、水分:落花生喜湿润,耐旱,不耐涝,最适空气湿度60~70%,最适土壤湿度50~60%。
3、土壤:落花生喜肥沃,耐瘠薄,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砂质土壤为宜。
4、光照:落花生喜阳光,不耐阴,光照充足时生长旺盛,长期在荫庇的环境下结果不良。
三、品种划分
1、普通型:普通型落花生侧枝上交替着生花序,分枝多,叶片倒卵圆形,株丛直立、丛生以至匍匐,果形较大,种子长圆柱形,生育期较长。
2、龙生型:龙生型落花生植株匍匐,交替开花,多毛茸,有花青素,荚果有龙骨(背脊)和勾嘴,外形呈曲棍状,果壳网纹深,果针脆弱易断。
3、珍珠豆型:珍珠豆型落花生侧枝近主茎,可连续着生若干的花序节,叶片椭圆形,浅绿色或绿色,植株直立或丛生,果型较小,种子桃形。
4、多粒型:多粒型落花生侧枝每节均可着生花序,主茎也有花序,植株高大,茎枝有花青素,荚果棍棒状,每荚有3~4粒种子,种子圆柱型。
四、生长周期
1、出苗期:落花生出苗期是指从播种到展开第一片真叶的这一段时间,一般为5~15天,具体时间因品种、气候、管理等不同而不同,例如夏播往往要比春播出苗早。
2、幼苗期:落花生幼苗期是指从展开第一片真叶到第一朵花开放的这一段时间,一般为20~35天,在此期间落花生以营养生长为主,花芽开始分化,根瘤已逐渐形成。
3、下针期:落花生下针期是指从第一朵花开放到出现鸡头状幼果的这一段时间,一般为15~35天,在此期间落花生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在进行,根瘤大量形成。
4、结荚期:落花生结荚期是指出现鸡头状幼果到出现第一颗饱满果实的这一段时间,一般为20~40天,在此期间落花生的营养生长达到顶峰,大量果针入土形成幼果。
5、成熟期:落花生成熟期是指出现第一颗饱满果实到绝大多数果实成熟的这一段时间,一般为30~50天,在此期间落花生的营养生长逐渐衰退,变为以生殖生长为主。
五、种植技术
1、选地:落花生是深根系作物,宜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地势平坦且排灌方便的地块,每亩施腐熟的土杂肥2000~3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100千克,花生专用复合肥40~60千克。
2、播种:落花生多在5月上旬播种,播种前土壤湿度要达到最大持水量的60~70%,用花生专用拌种剂拌种后播种,大花生每亩9000~10000穴,小花生每亩11000~12000穴,每穴2粒。
3、浇水:落花生喜湿润的环境,耐旱,但需水量大,尤其是花荚期需水量最多且影响最大,此期受旱会严重影响到落花生的产量,北方干燥地区要及时浇水,南方多雨地区则要防涝。
4、施肥:落花生苗期施氮肥不宜过多,可根据土壤情况施用硼等微量元素,下针期和结荚期需肥量大,其中下针期可叶面追施钾肥、钙肥和硼肥,结荚期可叶面喷施硝酸钙、硼酸等。
5、采收:落花生荚果成熟时间不一致,可剥开荚果根据内壁颜色判断,以大部分荚果内壁或内果皮变成褐色至黑色时采收,采收后要及时翻晒、摘果、清选、干燥,以免发芽、生霉。
六、病害防治
1、炭疽病:炭疽病是落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叶尖或叶缘出现灰褐色的病斑,可喷施75%百菌清+70%托布津可湿粉(1:1)800~1000倍液,连喷3~4次,隔10天喷一次。
2、根腐病:根腐病是落花生常见的病害,多发生于6~8月,病株根部皮层及侧根腐烂,植株枯萎、容易拔起,防治方法是雨季要加强排水,发病初期可喷施50%托布津1000倍液。
3、叶斑病:叶斑病是落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受害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多因通风不良、闷热潮湿引起的,防治方法是①摘除病叶并集中烧毁;②喷施1%的波尔多液。
4、疫病:疫病是落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危害茎叶、果实,可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10天1次,连续2~3次。
5、介壳虫:介壳虫是落花生常见的虫害,主要为害叶片,成虫、幼虫吸食叶片组织内汁液,数量少时可人工刮除并剪除虫叶烧毁,严重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剂1000倍液喷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
电脑版 © 2022 黔ICP备1701203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