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自然
首页 > 植物 >
导航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来源:酷自然 作者:黔子夜 时间:2024-03-20 11:01:44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别称茱萸、越椒、萸肉等,原产于中国,除少数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干燥的果实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下面来看一看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吧!

山茱萸

一、性味归经

【性味】味酸、涩,性微温。

【归经】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主治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症。

山茱萸

二、名家论述

1、《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2、《别录》:强阴益精,安五藏,通九窍,止小便利。

3、《本草经疏》:温能通行,辛能走散,酸能入肝,而敛虚热,风邪消散,则心下肠胃寒热自除,头目亦清利,而鼻塞、面疱悉愈也。

山茱萸

三、药用价值

1、补益肝肾:山茱萸酸温质润,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益肝肾,长于益精,为平补阴阳之要药,可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目眩等症。

2、固精止遗:山茱萸味酸涩,既能补肾益精,又能固精缩尿,标本兼顾,为固精止遗之要药,可用于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症。

3、收敛止血:山茱萸性微温,能补肝肾、固冲任、收敛止血,可用于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脾气虚弱等症。

4、敛汗固脱:山茱萸酸涩性温,敛汗力强,大剂量应用能敛汗固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可用于大汗欲脱、久病虚脱等症。

山茱萸

四、配伍应用

1、配牡蛎:山茱萸补肝敛汗、固精缩尿,牡蛎则重镇安神、平肝潜阳,二药配用功可敛阴止汗、固脱涩精,可用于治疗正气欲脱所致的虚汗淋漓、喘逆、怔忡或自汗、盗汗等证。

2、配五味子:二药均能温涩补肾、固精敛汗,而山茱萸偏于补肾固精止遗,五味子则偏于敛肺生津止咳,相配应用可用于治疗肺肾不足、阴阳俱虚所致的遗精、盗汗、自汗等症。

3、配白芍:二药皆为酸敛收涩之品,然一偏于补肾固精,一偏于柔肝养血,合用能滋补肝肾、止血、止汗,可用于治疗崩漏、吐血衄血、失血过多的血虚气耗、正气欲脱之症。

4、配补骨脂: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止汗,补骨脂补火壮阳兼有收涩作用,二药都可温肾助阳且固经,相配则疗效更佳,可用于治疗肝肾亏损之阳痿、遗精、遗尿、头晕等症。

山茱萸

五、禁忌人群

1、脾胃虚弱者:山茱萸性质温热,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者服用容易加重病情,出现大便稀溏、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2、湿热带下者:山茱萸本身有温补的作用,湿热带下者服用容易导致湿热聚积在体内,不能排出体外,从而加重带下的症状。

3、孕妇:山茱萸性质温热,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孕妇服用容易引起便秘及口舌生疮、口苦、咽喉肿痛、尿黄等上火症状。

4、经期及体内虚热者:山茱萸性质温热,经期及内体虚热者服用容易加重体内实火,进而出现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山茱萸

六、药用选方

1、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一两(去苗),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

2、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3、治肾怯失音、神不足、目中白睛多: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服,温水化下三丸。

4、治老人小水不节或自遗不禁:山茱萸肉二两,益智子一两,人参、白才L各八钱,分作十剂,水煎服。

5、治寒温外感诸症:萸肉二两,生龙骨一两,生牡蛎一两(捣细),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三钱(蜜炙)。水煎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阅读时请自行辨别其真实性。已声明作者的文章属原创,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进行转载。

电脑版 © 2022 黔ICP备17012036号-4